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汉阴:“夕阳事业”焕发“朝阳活力”
  □ 实习记者 来昌荣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书画室里,练习书法、绘画的老人笔走龙蛇;农村互助幸福院内,地方花鼓戏、健身广场舞人气很旺;老年公寓中,专业养护多种形式娱乐,让老人们身心得到满足……近日,记者走进汉阴县养老机构,一幅幅温馨画面令人感受到“夕阳事业”带来的阵阵暖意。
  近年来,汉阴县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惠民生着力点,大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以社会化运营为依托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汉阴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养老服务社会化初见成效
  为进一步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汉阴县先后建成投用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所、易地搬迁社区养老服务站6所,设置床位120张,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由社区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文化室、娱乐室、休息室等均按照相关标准设置,让老年人在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
  今年3月,记者参加安康市政协全市城镇养老问题调研时发现,大多社会照料中心管理工作由社区干部兼任,其中凸显的精力不足、专业性不强问题,在汉阴已得到有效解决。
  去年年底,汉阴县将城关镇西街和新城社区、平梁镇集镇社区、蒲溪镇集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购买社会化服务试点,通过“捆绑打包”,交由陕西反哺堂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汉阴县同济医养中心运营,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发展。
  “在我们的社区养老工作群里,工作人员都会将有关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的视频及图片发在群里,日间照料中心里热闹得很!”汉阴县民政局局长沈涛边说边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群里的实时信息。
  一个社区、一个运营机构加上周边社区老人,一个良性链条就此连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常常“人满为患”。有老人笑称:“打个麻将都要轮着等位!”
  汉阴县还积极推行公建民营模式,将老年公寓建设作为汉阴县重点民生建设项目之一,先后投资近5500万元,按照“配套完善化、设计人性化、生活智能化、建筑艺术化”标准,建成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全市示范性县级老年公寓,设置床位400张。陕西反哺堂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老年公寓后,截至目前,已入住老人70余名。此外,汉阴县还将全县11所敬老院分两批交由陕西反哺堂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和汉阴县同济医养中心两家专业养老(医疗)机构进行社会化服务运营。
  智慧养老服务前景可期
  俗话说得好: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直面养老管理及护理人才短缺瓶颈,去年12月,汉阴县委、县政府印发《汉阴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21年底,培育一批连锁化、品牌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使供给主体更加广泛;打造一支精通业务、熟悉管理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使服务供给更加专业的发展目标。
  “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要有人能提供照料服务,尤其是面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对服务内容就必须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沈涛说,为此,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计划建立一所专业化培训学校,增强对养老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储备。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很快学校将投入使用。
  在近期安康市举行的首届养老护理员职业大赛暨全省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安康赛区选拔赛上,汉阴获得团体赛一等奖,来自汉阴的参赛选手王杰获得个人一等奖,并被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王杰表示,希望人们改变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偏见,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事这份“生命的经营师”的职业。
  “人在家中坐,服务上门来”。如今,智慧养老呼声越来越高。
  “但相比于平台搭建,更难的是背后的行业系统和专业服务。”沈涛认为,智慧养老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建的项目,应该与传统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有机结合,与行业服务深入融合,以平台整合服务资源、以产品提升服务质量,这样才能避免“智慧”沦为“一纸空谈”,彰显出实实在在的生命力。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工作,汉阴县尝试依托“321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加设社会养老板块,通过资质考察,优选入围养老服务机构名录及养老服务项目,提供及时、便捷、可信的养老服务资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同时,针对老年人出现的智能操作问题,将鼓励志愿服务团队、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主动上门巡查,避免“智慧不接地气”。
  此外,汉阴县还依托凤堰古梯田、盘龙桃花沟、太行茶山驿站等旅游景区、农业园区,将养老元素融入生态旅游,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提供适老服务内容,满足老年人最低服务标准,打造3个生态养老示范园,为有条件的旅居老人提供服务。
  “养老工作千头百绪,与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息息相关,既是‘夕阳事业’也是‘朝阳产业’,其未来发展之路需要不断加力探索。”沈涛信心满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