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华市浦江县的各个小学里,人们常常能见到一位戴着红领巾的老人,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孩子们把他团团围住,急切地说:“郑爷爷,你讲的故事真好听,再来一个。”老人挥挥手,让大家靠近点,他接着讲……
这位老人名叫郑隆通,今年81岁。1999年,他从白马镇嵩溪小学校长的岗位上退休后,投身于公益宣讲,为孩子们播撒红色种子。
20余年来,听过他宣讲的学生已超过50万人次。
他把“数学垫底班”带到了全镇第四名
1961年,怀揣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22岁郑隆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郑隆通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学校曾经有一个“差班”,数学成绩全镇排名倒数第一,其他老师都不愿接手。郑隆通却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任教后,郑隆通把第一堂数学课改成思政课,给孩子们做思想工作。他说:“不是你们笨,而是你们基础差,我们一起来补课,一定能迎头赶上。”他细致耐心的开导,成功唤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每周六下午,他都会为学生义务补课。经过一整年努力,这个班的数学成绩提升到全镇第四名。
1997年9月,郑隆通当上了白马镇嵩溪小学校长,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退休那年,县内有一家民办学校前来联系,聘请他当学校负责人。对方开出的年薪颇为诱人,妻子希望他去。可没想到,一辈子省吃俭用的郑隆通却坚决地说“不”。
他对妻子说:“钱是赚不完的。趁现在还有余力,应该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为全县青少年宣教工作做点贡献。这比赚钱更有意义。”
“蹭”热点找信息手写宣讲稿10万字
就这样,郑隆通开启了退休后的宣讲事业。为了这份事业,他经常骑着一辆电瓶车,往返于浦江各个学校和社区之间。
浦阳街道宣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郑老师”工作室,是郑隆通写宣讲稿的地方。每次宣讲前,郑隆通都会像当老师时那样,提前两三个星期“备课”。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摞满了手写的宣讲笔记本,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郑隆通的心血。
虽然不善于用电脑收集信息,但郑隆通的宣讲内容却能做到与时俱进,让孩子们爱听。他告诉记者,为了让宣讲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教育形势,他每天坚持阅读各种报纸、杂志与书籍,学习新知识,并认真抄写笔记。
20多年来,他已摘抄了20本笔记,约10万字。“用当下流行的话说,我喜欢‘蹭’热点。”郑隆通笑着说,他的笔记里内容多为国家大事、道德模范、革命烈士和科学家的故事,还有身边的好人好事。他对这些内容进行分类,汇编成册。
这些年来,郑隆通撰写了《践行核心价值观 携手共筑中国梦》《学雷锋从我做起 争做最美浦江人》等80多篇宣讲稿。“给小学生宣讲,要以讲故事为主;给初中生讲,要深奥一些;给党员讲,那就要理论与当前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凭着多年的经验,郑隆通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宣讲方法。
20余年宣讲路公益脚步不停歇
匆匆岁月,青丝变白发。郑隆通却从未停下红色宣讲的脚步。
一个深秋的早晨,气温很低,郑隆通像往常一样赶往壶江中学讲课。没想到,电瓶车半路出了故障,他只好下车,推着电瓶车前进。“为了赶时间,我是跑步前进的。”郑隆通回忆,还好后来遇到了一位热心人,帮他修好了电瓶车,他一路疾驰,终于在约定时间赶到学校。
那一年,他76岁。
还有一次,郑隆通到黄宅中心小学宣讲,电瓶车半路因为电量不足,不能骑了,他又只得推着车子跑,汗流浃背。
这一次,他已年过八旬。
有人劝他,公益宣讲没必要这么认真,他却严肃地回应:“做事情要有原则,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公益宣讲也是一样。我必须做好榜样,不能迟到,不能早退!”
“郑老的宣讲,每次都紧扣形势、与时俱进,但又很接地气。”多次听过郑隆通宣讲的浦阳街道干部于灿灿说,郑隆通在宣讲中不讲深奥的理论,而是围绕当前的热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我今年81岁了,讲实在话,确实是累的。”郑隆通说,为什么还要坚持?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力所能及为党的事业做点贡献。
据《浙江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