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小江 渭河秦王一号大桥建成通车了。多年前,当这个喜大普奔的消息不胫而走时,家乡七十万百姓为之欢呼。人们都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逢人就讲;聚在一起聊天时,也总是绕不开这个令人振奋的话题。
如今,九个年头已经过去了,每当我踏上回乡的路,驾车行驶在这座大桥上的时候,看着那宽阔的桥面,设计坚固而又美观的护栏,还有桥下那“哗哗”而过的河水,我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
记得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过茅以升造桥的故事。十来岁时,大哥带我逛了一次华清池,还上了骊山,当时我就觉得来一次县城很不容易。因为那个时候,渭河临潼段还没有一座供车辆和行人通过的大桥。因而,我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像茅以升那样的桥梁专家,在渭河上架起一座桥梁,为渭河两岸人民提供方便,早日结束这里靠撑船摆渡过河的历史。
1982年放寒假,我跟二哥和表弟一块儿去逛临潼。早上六点多就起来,一路步行二十多里,来到渭河边上。冬天河水退缩,河面变窄,从用竹板搭建而成、一丈余宽的便桥上通过,就感觉已方便了很多。因此,每年入冬后,当渭河上便桥搭起来的时候,也正是两岸群众来往最方便、最频繁的时候。河北岸的人们,来县城办事、购物、看病的同时,顺便也在华清池舒舒服服地泡个温泉澡,美美地享受一番。
1984年7月,经过两年紧张的学习,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县城一所高中,离家直线距离二十多公里。然而,就是这二十余公里路程,常常让我觉得好似隔着千里万里。那个时候,渭河上没有大桥,每次回家就成了我最烦心的一件事。周末要回一次家真不容易,常常和同学一起,先步行到渭河边,再坐船过河。运气不好的话,等船常常要花去很长时间。要是到了七、八月份汛期来临,渭河暴涨,船夫停止摆渡,那就只好向着家的方向望眼欲穿了。
等到了1985年6月1日这一天,临潼人迎来了历史上一件大事,那就是盼望已久的新丰渭河大桥终于建成通车了。这座仅有两车道的大桥,是聚全县之力修建的,它在临潼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桥梁通车那天,人们敲锣打鼓,以示庆祝。当地政府还举办了隆重的开通仪式,场面十分热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自此,渭河北岸的人来临潼、上省城,也方便了许多。
自从有了这座大桥,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也多了起来,让家乡人第一次感受到渭河上有桥之后所带来的幸福。有了这座大桥,再加上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家乡的生意人也多了起来。他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运用自己的智慧,在迈向好日子的道路上往返奔波。
这座桥梁的修建,极大便利了渭河两岸群众之间的往来,拉近了“飞机城”阎良与临潼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也结束了过去必须绕道高陵耿镇渭河桥的历史,这对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进入2000年以来,交通部门对新丰渭河大桥进行了拓宽和加固,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后来,当政府作出在渭河北岸设立工业新城的决定后,为适应这一形势需要,秦王一号渭河大桥工程于2009年10月迅速上马,并于三年后准时通车。2015年9月,临潼渭河特大桥改扩建工程(二期)项目启动,并于2017年10月底验收通车使用,使这座大桥成为有名的“双子桥”。双向八车道使通行能力和承载力提升了整整一倍,各项指标均创“西北之最”,这也极大地缩短了西安至渭北工业城之间的距离,改写了原来从临潼到渭北工业区要从新丰大桥绕道的历史。
与此同时,临潼区在新丰大桥和秦王一桥之间,又投资修建了一座观光大桥,为人们在工作之余来渭河边休闲娱乐提供了便利。
这几十年来,家乡的变化确实不小。由于渭河上有了这一座座大桥,回一趟家从过去的三个多小时缩短到一个小时,再到今天的二十多分钟。这不仅是时间上的变化,也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为此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定会稳步前进、繁荣昌盛。也正是在这诸多的变化当中,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逐年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