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唐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扫码点餐”已成为人们在外就餐的常规动作,有些餐厅甚至已经取消了人工点餐和纸质菜单服务。
“每在外面吃一次饭,就要新关注一个公众号并且注册会员,你看看我每天光推送消息就能收到几十上百条。”“80后”陈超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在外和家人就餐,近日他向记者吐槽,“只看关注的公众号就能知道哪些吃过哪些没吃过,感觉现在没个手机好像都吃不了饭了。”
陈超的吐槽道出了许多人共同的烦恼。
“扫码点餐虽然比较方便,但每次都要提供一大堆个人信息,我总感觉不那么安全。”在一家平面设计公司工作的“95后”刘甜对记者说,她在外就餐一直坚持使用纸质菜单,如果遇到只能扫码点餐的情况则会当即离开。
6月1日晚,记者陪几位朋友来到位于雁塔北路附近的一家陕菜馆,服务员在热情招呼入座后,提醒扫描桌角的二维码点菜。当记者提出希望使用纸质菜单点菜时,服务员表示,目前店里实行扫码点餐,不提供纸质菜单。在记者多次要求使用纸质菜单点菜后,服务员才勉强拿出菜单,并说“我们现在都是扫码点餐,这个菜单也不是很新了”。
随后,记者对大雁塔、小寨、钟楼等热门商圈附近的多家餐饮店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90%以上的餐饮店都同时采用扫码点餐和人工点餐,但更提倡让顾客扫码点餐,只有在顾客明确提出人工点餐需求时,才会提供纸质菜单和人工点餐服务。
近日,有媒体随机走访了100家餐厅后发现,其中72家提供扫码点餐服务,35家需要关注公众号,20家还需要用手机号注册会员并填写个人信息,不然就无法点餐。
在高新区一家企业工作的孙欢则表示:“有时候出去吃饭赶上人多,服务员一时忙不过来,扫码点餐还是比较方便快捷的。”
“顾客扫码点餐,就进入到了餐厅设置的系统中,所有操作都会留下痕迹,这就形成了餐厅的经营数据,扫码点餐的方式节约人工成本,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西安与朋友合伙经营一家连锁火锅店的姜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商家对于用户信息都是内部保存,不会存在泄露行为。
日前,中消协对扫码点餐餐厅提出异议,称菜单是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与是否接受餐饮服务直接关联。餐厅应当提供直观可查的现场菜单,供消费者了解菜品和价格。不提供现场菜单,扫码关注后才能浏览菜品和价格的做法,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5月17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联合推出《扫码消费行业自律承诺》,这也是全国首个关于扫码消费的行业自律承诺,将对推动行业发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当地90%以上的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表示自愿加入该承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自然人的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容易受到侵犯。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陕西至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韩江说,民法典同时还对个人信息的概念进行了规定,明确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电话号码、行踪信息等,并规定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韩江认为,餐厅扫码点餐过程中收集个人信息,也应当符合上述原则和条件。“顾客扫码点餐,提供姓名、电话、出生年月等信息,这与就餐行为并没有必然联系。经营者有义务告知消费者扫码所获取的个人信息内容,以及所获取的个人信息,对达到点餐目的的必要性。消费者也有权拒绝提供个人信息,选择其他方式点餐和支付。餐厅要有基本的自觉,行业层面也应严格立规,别让扫码点餐成为隐私泄露的风险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