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孙高菊
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科教资源转化的强力支撑,作为科教大省,我省创新综合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但关键核心技术只有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推动经济社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为了摸清我省科教优势转化情况,5月24日至27日,省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围绕“我省科教优势转化情况”在西安、宝鸡开展民主监督性视察,就转化过程中政策落实和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在视察前的调研情况通报会上,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杨柳介绍,近年来,我省聚焦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支柱产业,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全省科技创新潜能不断释放,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目前,部分专项成果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视察期间,结合部分企业科研成果本土转化率低的问题,视察团表示,科研成果本地转化“开花结果”,一方面要考虑其成果能否适应市场需求,实现规模化投产;另一方面还要经得住外省优渥条件诱惑,在省内聚集上下游企业全产业链式发展。
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由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专业从事集成电路高端封装测试行业,是西安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业务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得到了视察团的一致好评。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大家表示,产业链配套完整,才能有效带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我省企业大多是散点式的,产业链不全,带动能力就弱,华天科技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值得借鉴。”省政协委员、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任保平有感而发。他建议,要具备“链式”思维,针对产业链不全的行业,要做好统筹谋划,以大项目招引为牵引,编制产业链财政支持政策,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
在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西安艾可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航空航天、工业轨道、交通物联网等行业领域存储芯片及存储系统设计研发的高科技公司,也是国内首家将存储阵列架构应用于卫星载荷系统的供应商。
“陕西有航天领域深厚的历史积累,高尖端人才、科研院所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航天配套产业聚集,但龙头企业却很匮乏。”公司创始人朱荣臻在经营企业过程中深有感触。他认为,政府应从产业聚合角度入手,引入龙头企业,依据市场需求推动整个行业配套有机发展。他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强政策宣传,为企业提供更多“政策到家”服务,吸引来陕创业的高科技人才。
“要把产业往长做、往大做,立足本土优势,培育品牌产业。”省政协常委、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吴轩第说。他建议,政府要帮助寻找能够投入生产线的获奖科研成果,并加大后续研发投入,助力形成一定产业。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通过自有成果转化组建了32个高新技术产业公司,获得科技成果奖410余项。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超导材料研究所所长李成山在作情况介绍时表示,当下,如何使企业市场利润回流至研发环节,成了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卡脖子”难题。
“根源还在于体制机制没有搞活。”视察团成员表示,应改革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全面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
作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近年来,宝鸡持续聚集创新资源,培育建设转化平台,聚力加速成果转化,研发投入总量和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在全省地级市均居前列。“目前,我们主要的难题,一是创新主体培育仍需持续推进,二是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加强,三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比较匮乏。”宝鸡市副市长时镇说。
视察团表示,企业是最有活力的创新主体,在创新的市场化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视企业需求,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数据显示,我省有高等院校110所,在校学生190万人,每年毕业30余万人。作为人才荟萃、资源富集大省,陕西如何利用手中“王牌”吸引产业落地生根?
“最关键是要留住本土人才。”大家表示,要加强本土人才培训,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训体系。
省政协常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玉明说,要通过在住房、医疗等各个方面综合施策,支持特色研发中心建设,留住高水平人才,再利用人才优势,吸引产业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