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阜委员 受访者供图 □ 实习记者 刘凡銆 “相声是一门互动性的艺术,听见台下观众笑声不断,我就感到无比快乐。”从业以来,省政协委员、西安青曲社主席苗阜坚持用“情”用“心”表演相声,在欢笑间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注入阳光、送去温暖。
4月17日,他刚随“中国文联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先锋队”走进西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居安路社区主持慰问演出;5月1日,他又到西安铁路局,为节假日坚守岗位的劳动者们表演相声。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陕西文化是苗阜的使命担当,他始终将打造西北相声品牌视为己任,在继承传统相声说、学、逗、唱的基础上,加入陕西方言元素。从相声作品《满腹经纶》到《礼仪漫谈》,他把陕西风味相声表演带到全国观众面前,让更多人感受到陕西文化的博大精深。
2007年,苗阜与王声等人创办了西安青曲社,让西北相声承载着陕西文化传承下去,是他们一直以来探索的课题。为了更好地表达陕西文化,他们时常研究古籍文献,钻研陕西历史文化,将诗词歌赋与传统艺术融入相声之中,创作出具有陕西文化底蕴的相声作品。
苗阜认为,相声作为传统的民间说唱曲艺,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方式之一。为了进一步拓宽中华传统文化的受众面,他发起了“中华曲艺进校园”活动,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学校举办讲座,为学生们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宣传普及传统曲艺文化,并于2018年联合西北大学共同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传统曲艺研究中心——西北大学苗阜曲艺创作与研究中心。
“好的剧本一定是源于真实的生活经历。”苗阜始终坚信,以人民的视角进行创作,深入生活实际,才能打磨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三年前,他为了找寻创作灵感来到秦巴山区,走到曹美英烈士墓铭碑前,了解到她为了修铁路把孩子绑到床头,把自己拴在桥头刷油漆,为此感动不已,写下了话剧《巴山为证》。
“多少次,我都是饱含热泪在写剧本,我相信优秀文艺作品一定是有血有肉,能够让人产生共鸣的。”苗阜曾做过电力工、接触网工、司机,对基层劳动者的艰辛感同身受。因而,他的作品中时常出现基层劳动者的身影,他希望让更多人走进基层劳动者的生活。
作为省政协委员,苗阜始终心系群众,用真情为人民鼓与呼。疫情期间,苗阜带头投入抗疫曲艺作品排演和录制中,参与创作了抗疫快板《万众一心抗肺炎》《英雄赞歌》等曲艺作品,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进行表演。随着疫情态势好转,他又带领西安曲艺团开展慰问演出,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打气鼓劲。
苗阜还积极为防疫一线筹集防疫物资,第一时间与陕西省慈善协会联系,为陕西省各养老院与儿童福利院捐赠了四吨次氯酸钠消毒液,向铜川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省高速集团等单位捐赠了价值35万余元的防疫物资。“在那样艰难的时期,为他们排忧解难就是我最想做的事。”他说。
作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苗阜十分重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不仅与腾讯公益联系,上线“减灾课堂行动”和“青年环保宣传计划”募捐项目,还联合省市团委举办“全民全运”志愿服务进社区集中示范活动。今年,他还提出了《推进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 保障志愿者权益系统工程》的提案,为拓展志愿服务参与渠道、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言献策。
“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文艺作品才是有希望的,才能跨越时间空间的距离。”苗阜表示,要继续扎根人民、服务群众,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创作具有人文关怀和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在通过说相声为观众带去快乐、希望与力量的同时,助力陕西文化走向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