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谢昊天 康斌
5月10日,汉中市政协召开五届二十七次常委会议,围绕全市“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工作情况进行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以“提升城市品质”为重点,针对百姓反映的民生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顺利推进。
今年,汉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部署了中心城区“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主要包括人行道改造、背街小巷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违章建筑拆除、断头路打通和架空线缆落地规整7个方面。
“今年全市计划实施项目900个,计划投资376.46亿元。其中,中心城区计划实施项目495个,计划投资310.5亿元。”汉中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海金通报全市“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工作情况。截至目前,全市32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3.3亿元,中心城区年度计划实施的项目目前已开工164个,完成投资23.37亿元。
今年汉台区将实施24个棚户区、160个老旧小区、36条人行道、66条背街小巷的整治改造和天汉大道等32条主干道的架空线缆落地规整,打通6条断头路。汉中市政协委员、汉台区政协副主席王玲在调研中发现,目前,老城区环境复杂、架空线缆落地规整工作难度大、资金相对短缺等多种因素极大延缓了工程总进度。
对此,王玲建议,各相关部门统筹兼顾、相互配合,形成部门联动、优势互补。同时,加快资金筹措方案的制定,尽快落实融资方式,促进资金及时到位,加大统筹安排,加快施工进度,决不辜负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支持和寄予的厚望。
“作为今年和今后三年汉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的重大工程,‘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工作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中心城区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认可。”汉中市政协委员、南郑区政协主席郑汉生说,由于这项工作工程量大、启动快、时间紧,项目实施中存在整体规划缺失、没有突出城市风貌和文化特色,标准不统一,部门联动、市民参与支持不够,整体合力没有形成等问题。
郑汉生建议,要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富有差异性的城市文化特色,从汉中中心城市建设风貌、区域定位、文化特色着手,尽快制定中心城市改造建设总体风貌、建筑风格、立面设计、主干道、次主干道、城市文化等方面规范性文件,作为工作的纲领和指南。强化质量监管,完善质量标准,特别是人行道改造和背街小巷改造,要按照区域、用途、主次干道的不同,设立规范的质量标准。同时,加强城市文明教育,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引导市民自觉参与和支持城市建设与管理,做城市文明的践行者、守护者。
根据全市“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总体工作方案,全市计划实施好120个棚户区、7.28万套、拆迁面积801万平方米的改造项目。汉中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何耘建议,要强化规划引领,高起点抓好棚改区域和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积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精简审批业务流程,在现有征迁政策用足用活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纵向前后一致、横向左右一致,构建良好的征迁秩序和发展环境。同时,多方筹措,解决资金难题,加快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
近年来,城市设施日益完善,功能逐步齐全,面貌明显提升。但城市上空各种线缆交错缠绕、杂乱无章,市政道路“多杆林立”、箱体凌乱,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管线入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管网错综复杂,要确定入地管线的位置难度非常大。”汉中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樊华建议,要高起点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地下管网建设。同时,按照“市级统筹、属地推进、部门协同、权属实施”的模式,结合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有序推进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
“工程建设与管理中要充分突显巴蜀文化,甚至江南文化、市井文化,体现清新婉约之韵、生活赏玩之地,要有到汉中如到家,来了就不想走的味道,切忌建设得‘太硬’。”汉中市政协委员、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孟爱民围绕背街小巷改建与管理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