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省政协“促进我省镁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道
合力奏响镁产业发展“协奏曲”
  □ 实习记者 张涵博
  镁作为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轻金属元素之一,因比重轻、强度高、减震性好、抗电磁辐射等诸多优质特性,其合金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
  “世界镁业看中国,中国镁业看榆林。”为了解我省镁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面临的堵点痛点,4月中下旬,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联合省民盟、省台盟,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促进我省镁产业发展”议题开展调研。省政协副主席杨冠军参加部分调研。
  副产品催生大产业
  在前往府谷京府煤化有限责任公司途中,车辆行驶在沟谷之间,当地发达的兰炭产业令调研组成员颇为惊喜。同样是在这里,也让调研组对“镁产业是兰炭的衍生产业”这句话有了真切理解。
  据京府煤化副总经理张炜银介绍,公司为兰炭生产线配套建设了洗煤厂、发电厂、硅铁厂、金属镁厂、免烧砖厂等多联产项目,其中,生产兰炭的副产品——焦炉煤气用于冶炼金属镁和发电,镁渣焦末生产免烧砖。
  在延长产业链方面,神木市东风金属镁有限公司的产品涵盖了镁合金、压铸件、轮毂、暖气片、家电配件、汽车配件等多个种类。该公司总经理赵刚拿起一个黑色电动车轮毂说:“这个轮毂的市场价大概四五十元,大大超过了同样重量镁锭的价格。”
  近年来,榆林市已初步形成煤—电—兰炭—硅铁—金属镁—铝镁合金上下游产业配套齐全的循环经济模式。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硅铁产量,特别是兰炭尾气作为燃料形成的产品成本等优势,加上榆林地区与山西白云石产区所形成的“煤炭—白云石双重物流”,使榆林金属镁冶炼和能源消费成本大幅度下降,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据统计,榆林全市共有镁企业47户,2020年全市原镁产量56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62%、全球产量的51%,年出口量超过30万吨。
  做好标准是关键
  “废气和废渣是制约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废渣,每生产1万吨镁,就会产生6万吨废渣。”在京府煤化金属镁生产车间,调研组成员、省生态环境厅评估中心副总工王珍援引数据现场科普。
  榆林市镁冶炼企业每年产生的大量废渣多会以填埋的方式处理。如何找到废渣利用之道,是困扰许多企业的难题。
  据府谷县一家金属镁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之前也尝试过将镁渣处理为免烧砖、水泥,但由于废渣中氧化镁含量较高,影响产品强度,难以投入实际应用。
  存在隐忧的不仅是污染,还有牺牲环境换来的微薄利润。多名企业负责人坦陈,今年以来原镁生产基本是在盈利和亏损的平衡线上挣扎,但镁冶炼是兰炭生产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兰炭一直在生产,焦炉煤气源源不断产生。为了消化这些尾气,即使亏损也要调整产能坚持生产金属镁。”
  “镁锭纯度低,也导致了榆林金属镁企业在镁锭销售过程中没有话语权,常常被贸易商肆意压价。”据榆林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镁锭纯度只有达到99.95%时,每吨可比普通镁锭多卖近千元,但在榆林有此能力的企业仅有两家。
  “不能拿着金饭碗卖出白菜价。”省政协社法委主任郭明认为,榆林镁锭纯度不一,缺乏标准,难以打造品牌,但也要从困境中寻求机遇,“如果标准做得好,那么榆林标准就是世界标准。”
  针对镁企业“小而散”的现状,调研组成员、陕煤集团原副总工程师何迎庆建议,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成员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密切联系,促进行业有序、有效发展。
  数据显示,在原镁消费结构方面,2020年,美国深加工制品转换率为83%,日本为71%,而中国仅为63%。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兰壮丽建议,要在“两链融合”中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强链、补链、延链,更需要产品本身具有高附加值,用稳定的品质和产量做支撑。
  省政协委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副院长巨建辉认为,当前我省镁产业缺少应用型载体,需要有龙头企业从应用端打开缺口,带动陕西镁产业发展。
  要向科技要效益
  在府谷县调研期间,调研组成员、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单智伟带领小分队在当地一家镁企业调研。与其他镁企业不同,该企业在原镁冶炼环节采用竖罐工艺,单罐产量可达90千克,是横罐法的3倍,提高了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清洁化水平。
  近年来,我省特别是榆林市在金属镁产业技术创新研发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与国内外多所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金属镁产业技术创新研发中心、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开展绿色冶炼工艺技术改造和工业镁渣资源化综合应用技术研发。
  “目前,镁合金有三大应用场景,工业制造、生物医疗和燃料。”调研组成员、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权高峰认为,开发镁材料要坚持高品质化,实现高纯度、高稳定性,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
  “要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牵引。”省政协副主席杨冠军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调研时指出,要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围绕我省诸如汽车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重点产业,开发镁材料新产品,扩大应用范围。
  就镁产业人才支撑问题,调研组成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副教授蔡军说,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部分陕西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关中就业,“企业可在西安建立研发中心,以解决企业研发型人才荒难题”。
  经过近半个月调研,调研组对我省镁产业发展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调研组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细原镁分级标准,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加大校企合作科研攻关力度,开发镁材料产品应用新领域,共同促进我省镁产业做精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