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雪
年门诊就诊人次从2018年的1879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6534人次,年总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173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60.7万元。富县羊泉卫生院的数据变化,得益于县镇一体化工作的实施。
在其他乡镇卫生院、县级公立医院也能看到类似的变化,这是延安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4月27日至29日,延安市政协副主席蔺广东带队,组织教科委部分政协委员前往子长市、富县、延安市区等地,就全市医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
2012年,延安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而早在2008年6月,子长县就以“平价医院”创建工作为抓手,率先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比国家启动改革早8个月。此外,延安还率先将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机构合并,实现了延安市域内城镇居民和农民医保缴费统一、医疗待遇统一、药品目录和诊疗目录统一、由一个机构统一经办的“四统一”。探索组建医疗集团,实行分级诊疗,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子长模式”和以托管为主组建医联体改革的“延安样本”,有效破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累”问题。
“我们医院的医生都会做心电图,但是出不了报告。”在子长市栾家坪卫生院,院长郝岳飞说。据了解,子长市人民医院从2018年开始实行心电图远程会诊,已解决了两个基层卫生院的心电图报告问题。委员们建议,加强与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做到全打通的线上服务。
经过十三年的医改探索,子长市以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六项财政补偿机制为切入点,在药品流通体系、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方面全面跟进,已经初步实现了把90%的患者留在市域内就诊和基层首诊率达50%以上的改革目标。2012年,子长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2016年入选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100个典型案例。
“子长模式”得到调研组的充分肯定。委员们在讨论中表示,“子长模式”能够顺利推进,财政补偿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安的其他医院也在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医院的发展却遇到很多困难。”延安市政协委员、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吴栋说,由于政府补贴没有落实到位,导致延安医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延安市人民医院是市政府所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总资产8.15亿元,其中医疗设备就有3.66亿元。面对省“三甲”评审因医疗用地不足等要求整改后,市委、市政府于2019年启动医院的改扩建项目,目前正在按照计划进行地下基础施工。
如正在如火如荼施工的改扩建项目,延安市人民医院一直在进行综合医改工作。2015年,延安被确定为第三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后,市医院投入大量人财物启动综合医改工作。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编制备案制未落实、人员编制严重短缺的问题。由于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带来的收入下降没有得到补充,2017年至2020年,该医院收入减少了4200余万元。
“2018年,市医改办就出台了相关办法,明确医院领导班子实行年薪制。”延安市中医院业务副院长李子富说,该制度连续考核了三年,却还没有落实。延长县政协副主席、县中医院院长王金富也表示,县区医院没有用人自主权,需要市人社局批准才可以录用。为了保证正常的医疗业务不受影响,医院只能招聘大量编制外人员。长期的无法同工同酬及高层次人才难引进,对医疗质量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据统计,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要求财政把医务人员工资100%纳入财政预算,但全市各县区仅保障49%的人员工资,51%的编制外人员工资全部靠医院自己承担,难以让医院真正实现“轻装上阵”。
蔺广东表示,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延安以破除以药补医为突破口,坚持整体谋划,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突破。针对部分县区政府对医改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编制人事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信息化建设推进相对缓慢的问题,应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主题,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全面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提升人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