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为了筑牢人民健康安全防线
——省政协“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月度协商座谈会综述
  □ 记者 唐冰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短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疾病预防和控制、现场救治及处置、卫生执法监督、健康宣传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几个方面。
  4月29日,围绕“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议题,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此前,作为此次月度协商座谈会承办部门,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组成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我省疾控体系建设情况。同时,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将委员专家的调研成果带到会上。大家认为,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谋长远之策,破除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中的种种障碍,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运用科技手段健全监测预警机制
  现代社会,疾病防控呈现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特征,互联网、大数据等都为传染病监测、危险因素追踪提供了便捷手段。座谈会上,委员专家建议,要注重科技手段在现代疾病防控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健全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机制。
  “应用区块链技术加强网格化公共卫生多点监测预警机制,是实现省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公共卫生多点监测预警的新模式。”西安外国语大学信息化处处长臧玑珣建议,可应用区块链和网格化实现公共卫生数据共享,横向实现跨区域、跨医院的疫情数据同步与交换,为国家统筹监测、预警和控制疫情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实时同步利用疫情数据,在国家及各层级实现疫情自动预警,结合智能合约实现基层自动预警,不再单纯依赖国家级中心化决策,提高疫情应急管理决策时效性。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丁铭在代表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发言时指出,一旦出现预警或病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尤为重要,应组建专职、专业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机动队伍和网络系统,以便及时、准确有效查找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我国现有的传染疾病监测报告预警系统的基础上,我省可根据疾病种类来建立不同的监测报告预警系统,以便灵活机动地针对新病设立新的疾病监测报告预警系统;建立临床—公共卫生沟通系统及实验室快速诊断系统。同时,加强监测报告预警系统的培训使用,尤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的培训,使监测预警系统发挥最大效能。
  优化要素配置建立科学系统防控体系
  应急物资储备是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资支撑,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物资光是产量足、调得出还不够,最终作用是保证能及时用得上,需要形成制造、运输和调度等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体系,需要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应急保障机制。”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卫晓丽在代表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发言时建议,应明确疾控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里的权限及责任,在实际应对中快速形成协同机制。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法规的基础上,将国家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建立储备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模式。平时将物资零散于生产和流通领域,战时依令调拨、高效配送,并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让存在于流通领域的物资在关键时刻能有效转化为应急保障物资。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公共卫生环境复杂多样,而最熟悉本地情况的基层公共卫生机构正是疾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省政协委员、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谢慧莹认为,应充分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完善县级医院独立传染病病区设施条件,配置隔离诊室、购置医疗设备设施,强化哨点医院实验室等建设,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储备一批可快速转化的“后备床位”。
  民盟中央社会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毛瑛在代表民盟陕西省委会发言时建议,应加速建设各地市卫健部门应急科,从职能机构布局层面补齐现行疾病防控体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能力、应对能力和处置能力等方面短板。
  在宝鸡调研期间,省卫健委副主任余立平列出的“1:8.5:100”数据,让调研组成员大为惊叹。“这是防、医、救的成本比例,比如一种病预防需要一块钱,医治就需要八块五,而急救则需要一百块。”余立平解释道。
  “从新冠肺炎疫情中不难看出,公共卫生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主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预防为主方针理解不够、重视不足,‘重医轻防’问题普遍存在。”民革陕西省委会秘书长崔彬建议,政府各部门应深入执行“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重视辖区内公共卫生资源统筹、体系建设、保障制度、医疗等工作的相通相融,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
  充实队伍建设助推疾控事业发展
  不论是前期调研还是会上讨论,人才培养与现实脱节、人才流失等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
  疾病防控体系人才来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具有专业性、公共性、公益性、社会性。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各界对医院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公共卫生安全,整个预防医学包括公共卫生存在被边缘化现象,同时,疾控机构改革也存在滞后问题。
  毛瑛认为,应将公共卫生人才列为新一轮陕西省人才战略重点建设任务,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根本改变疾病防控领域专业人才短缺的被动局面。同时,将专业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健康中国行动核心考评指标;改进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模式,适当提高高级岗位比例,努力营造激励有力、开放包容的制度环境,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作风严实的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
  台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陈玉玲建议,应继续加强现有人员的全员培训和骨干人才培养,探索建立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相应人员的双向进修机制,提高医防结合契合度、促进骨干人才队伍的形成。开展专业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卫生健康部门探索设立“公共卫生总师”岗位,在疾控机构探索设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岗位,建立市、县区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检验检测等专业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便于应对疫情时发挥决策作用。
  陈玉玲建议,应加大政策支持,不断提高疾控保障水平,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尽快启动市、县区两级疾控机构阵地建设和能力提升项目,开展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改善实验室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公卫系统检测检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