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莉娟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人民政协“是什么”“怎么干”“靠什么”,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努力使专门协商机构“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
一、聚焦“专门协商机构”这一工作定位,在持续提升协商质量上下实功、求实效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了政协性质定位,进一步回答了新时代人民政协“是什么”的问题。
一是要发挥政治优势。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是党领导的专门协商机构,协商的前提是坚持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目的是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行动。人民政协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贯穿于协商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担负起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汇聚团结奋斗正能量的政治责任。
二是要发挥组织优势。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通过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推动协商民主成果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人民政协要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牢牢把握政协主要工作是协商、主要工作方式是搭台、工作主旨是双向发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商议政格局,把协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是要发挥专业优势。人民政协具有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和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对于促进党政部门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人民政协要主动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把搭建有效协商平台和载体作为主要工作方式,充分发挥政协平台优势,提高协商专业化水平。
二、聚焦“双向发力”这一工作职责,在持续完善工作制度上下实功、求实效
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是推动协商工作提质增效的根本保障,进一步回答了新时代人民政协“怎么干”的问题。
一是要规范内容,让协商“实”起来。《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要求,市县政协工作要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点、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社会治理的焦点,每年安排若干次专题协商活动。西安市政协聚焦全市发展大事,确保协商议政工作百分百覆盖全市十项重点工作;紧扣改善民生实事,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精准发力;助力解决治理难事,围绕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广泛开展协商建言。实践证明,市县政协位于基层,协商内容越实,凝聚共识的效果越好。
二是要拓展形式,让协商“活”起来。创新界别协商,在全体会议期间,围绕委员普遍反映的重要问题组织界别联组协商会,增强全体会议协商成效。创新对口协商,召开5次重点提案集中办理协商会,助推民生实事有效解决。持续开展“111”履职活动:每年专题协商10次以上、调研视察100次以上、委员活动1000人次以上,保证了协商频次和质量。实践证明,打造形式多样、切实管用的协商平台和载体,是提升协商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是要健全制度,让协商“强”起来。完善的工作制度是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体现。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对于协商前情况不熟的问题,积极搭建平台载体,促进委员知情明政,做到不调研不建言;对于协商中互动不够的问题,调整议程安排、延长交流环节,确保协商深入、充分、精准;对于成效反馈不足的问题,健全跟踪反馈机制,及时向委员反馈。实践证明,通过健全协商制度、规范协商流程,才能保障政协协商有序有效开展。
三、聚焦“三个重要”这一工作任务,在持续提高履职能力上下实功、求实效
“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对新时代人民政协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进一步回答了新时代人民政协“靠什么”的问题。
围绕提高履职能力抓好“三个聚焦”:一是聚焦专门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团结联系委员、协商民主平台等基础性作用。二是聚焦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把调研于协商之前落到实处,通过调查研究把问题摸清、把建议提实。三是聚焦加强协商成果转化落实,把能不能助力中心工作、能不能助力解决民生难题,作为衡量协商质量的标准,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为发展的成效。同时建立健全“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政协常委、政协常委联系政协委员、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以及政协委员“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的“三联系两走进”工作制度,打通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争做改革发展的践行者。
(作者系西安市政协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