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张义光委员:让农民工“一技在手”就业不愁
   □ 记者 满淑涵
  “十三五”时期,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成就显著,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期末,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84个,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03万平方公里。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跃动的发展节奏背后,是千千万万农民工的辛勤付出。带着对他们的牵挂,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义光将《发展建筑劳务产业,推动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的提案带上了全国两会,而这已是他第四年为农民工兄弟“代言”。
  从呼吁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到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从逐步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到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张义光一直关注着农民工群体面临的新问题。
  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有5437万人,占全国农民工的近五分之一。张义光了解到,目前,建筑产业工人普遍面临工作临时性强、流动性大、作业时间长等现实问题,并且整体队伍呈现老龄化严重、企业归属感差、文化程度低、技能培训不足、劳动权益与社会保障不到位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他建议,积极推进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推进劳务企业转型升级,整合、优化建筑工人队伍及劳务企业,逐渐由低层次的体力型、数量型向高层次的技术型、知识型转变。培养劳务作业领军人物,引导小微劳务企业、建筑工人作业班组向专业作业企业转型发展,实现提质增效。“我们还可以探索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农民工吸纳到企业来,建立相对稳定的核心技术工人队伍,加快培育建筑业急需的产业工人队伍。”
  如何顺应产业变革趋势,强化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张义光还建议,建立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大力推进建筑劳务产业园区发展,促进建筑工人就近就地就业,推动形成“传统建筑工人—培育基地培养—建筑产业工人—产业园吸收就业—刺激建筑劳务市场需求—倒逼传统建筑工人技能提升—反哺培育基地”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实现建筑工人的公司化、专业化管理。
  “要让农民工懂技术、有职业资格、身份透明、享有社会福利,还需要营造全社会学习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张义光表示,当前,还应制定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并将农民工纳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落实职业技能鉴定和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