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聚智银龄安康 共绘夕阳美景
——专家建言健康养老发展路径
   □ 记者 满淑涵 实习记者 左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第一次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四五”期间,如何利用好“窗口期”,不断优化和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在12月22日举行的2020陕西健康养老高峰论坛上,省内外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结合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集思广益寻求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新思路,为陕西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把脉支招。
   前瞻性应对老龄化社会
  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数量将从2019年的2.5亿,到2025年突破3亿大关;老龄化将从2019年的18.1%,到2025年达到21.2%。人口结构逆转不断加剧,对社会保障带来一定压力。
  “老龄化问题的本质是民生问题。”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认为,当前,要正确认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跳出局限思维走向统筹布局,从不同维度全面审视人口老龄化,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夯实养老财富储备,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改善全民生活品质,健全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杰华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因此,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针对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面临的机遇挑战,他建议,应推动康养产业体系化发展,全面加强康养环境、资源、设施等要素协调融合发展。
  叫响“家门口养老”服务品牌
  当下,能够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养老”愿望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备受群众青睐。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温海红建议,要通过政策引领、项目示范、模式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她还推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多元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化、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化、“互联网+”养老服务信息化、社区养老服务财政补贴机制化、养老服务业地方标准化、老年餐厅布局合理化、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体系化和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常态化的“九化”做法。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型、连锁化小微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西安莲湖康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闫晓华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一线经验。他认为,应通过机制保障、规范运营、人才培养和技术提升,强化全程管控,持续优化服务。
  近年来,西安市莲湖区加快推进“5930”多层级品质化的养老服务项目建设,以5个大型养老机构为依托,9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0个日间照料中心为延伸,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便利化、个性化服务需求。莲湖区民政局局长肖洪表示,要强化管理,加强养老服务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开发应用“互联网+智慧养老+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推进医养康护深度融合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群体对专业的医疗养老康复照护服务需求日益强烈,推进医养结合成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民生大事。
  论坛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教授李玺结合老年人群临床的特点指出,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应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畅通养老急诊救治通道。同时,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医养机构专业技能,实现医疗照护全程规范化管理。
  天津师范大学老年心理研究所教授张晓华在分析老年心理健康与友好环境关系时指出,老年人参加持续性的社会活动能显著降低失能风险。她建议,应在健康教育、社会参与、家庭支持、适老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创建老年友好环境,促进健康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