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专题报道
打造幸福河,先要算好生态账
  □ 实习记者 张涵博
  起自榆林市榆阳区,止于靖边县的榆靖高速公路,每天车来车往。作为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公路通车15年来,见证了毛乌素生态环境的改善,见证了地处沙漠南缘的榆林市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大转变。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陕西在黄土高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5.5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果明显。在陕西取得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骄人成绩的背后,是一本精打细算的生态账。
  10月9日,在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议题,省政协常委、榆林市副市长杨东明说:“绿色版图能够向北推进,得益于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应科学研判区域内的环境承载能力,探究GDP的增长如何与地方产业布局相适应。”
  他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例提醒大家,“如果一味扩大煤炭产能,不根据环境承载力来布局产业项目,很可能会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脱节引发诸多问题。”
  杨东明的一席话,引发省政协常委、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吴轩第共鸣。针对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他建议,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逐步增强环境容量,并根据环境容量确定行业布局和经济增量。
  我省位于黄河流域中游,区位优势明显、生态功能突出、资源禀赋优越,是流域内的重要节点和核心区域。分组讨论中,委员们关注最多的就是如何在推进黄河保护工作中算好经济账。
  “十年前,民建陕西省委会就曾提出我省的发展质量有待提升,这个观点在当时是比较‘孤独’的。”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说,“如果说之前我国经济发展是东部和西部的差距,现在已经是南方和北方的差距。国家提出黄河流域的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就是想把北方的资源调动起来。我省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对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提质增效。”
  李冬玉指出,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高品质生活,如果百姓的口袋没有在发展中鼓起来,就是背离了发展目标。要让“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成为全省干部队伍的奋斗方向,努力让百姓真正富起来。
  位于我省渭北旱原东部的合阳县,旱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典型的雨养农业县。“在我省,像合阳县一样缺水的地方还有很多,这里许多百姓就算有水也浇不起地。”曾在省农业厅工作多年的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白宜勤长期关注我省水资源困局问题,他认为,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机制。在我省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方,可以考虑“以沙换水”,通过拦洪滞沙,减少入黄泥沙,换取黄河用水指标。
  白宜勤说:“高质量发展要牵住生态保护这个‘牛鼻子’,保护与利用并举。如果流域的生态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发挥作用,保护也就没有后劲。为此必须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提档升级,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布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既要抬头看天,还要俯视大地。”委员们在分组讨论中表示,要多算长远账,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文明建设之基,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生、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