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满淑涵
据国家卫建委最新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一项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分析则表明,全球每3个人中,至少有1个人在患病或受伤的某些节点需要康复治疗。研究者同时指出,由于此项分析仅选择了25种疾病,因此实际情况更甚。
如何让老年人有质量地生活?健康生命成为最大的追求和挑战。在省政协12月1日召开的“老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月度协商座谈会上“,健康老龄化”成为重要关切。
“我省作为人口流出大省,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进一步加深了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省政协医卫体委员会特聘专家、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管理学院教授毛瑛认为,当下,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养老资源的投入建设主要集中在机构养老,主要关注非活力老人生活照料、日常护理等需求。全社会普遍存在老年人无法参与社会活动的刻板印象,导致老年人社会融入陷入被否定与自我否定中,缺乏对活力老人“主动健康”意识的引导。
为此,她建议,将老龄服务“端口前移”,提高老年人“健康寿命”,进一步拓展“适老化”社会内涵,为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同时,还应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和鼓励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在社会融入中获得“主动健康”。
随着高科技普遍推广运用,未来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将变得更加智能化,智慧养老成为养老产业发展新趋势。省民盟调研发现,当前,我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主要采用企业运营、政府补贴的运营模式,还未形成成熟、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养老机构、平台资源、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意愿不强,医疗、健康等数据开放共享意识不高“,信息孤岛”情况普遍存在。
省民盟建议,强化省市部门横向纵向协作,加大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平台整合提升,重点发展应用于各类智能终端、APP等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软件,支持企业加快构建“智能硬件+云平台+服务体系”综合系统平台,优化健康养老服务流程,实现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与服务的倍增效应。
近年来,台湾“长期照顾”政策推行取得良好效果,康养产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培植中彰显特色。省台盟建议,可借鉴台湾经验,坚持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根据不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类分步多元化建设和发展农村“互助式”、城市社区“居家式”、民宿“体验式”、旅居“候鸟式”、公寓“康养式”等养老模式。
“广泛宣传健康知识,发展健康管理服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污染治理……”这是千阳县委党校退休干部赵群的健康老龄生活期盼。
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独立自主和参与社会的重要基础,推进健康老龄化,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宁强县政协常委,宁强县康达医养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清久总结养老一线实践经验建议,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进一步加大有关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力度,实现医疗与养老信息共享、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