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李荣
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12月1日,省政协召开“老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月度协商座谈会,多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将目光聚焦我省呈现出“中度”老龄化特征实际,围绕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严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需求越来越多,围绕相关需求所提供的服务越来越迫切。”省政协委员、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总工程师陈锐建议,应全方位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借鉴扶贫建档立卡经验与做法,建立老龄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为精准管理打好基础。”陈锐以解决社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为例,建议社区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小区设立老龄服务食堂,解决居家养老老年人吃饭问题。在没有条件设立食堂的小区,由社区统筹管理就近解决。针对不同类型的老龄群体,可以采用电话预约、电话叫餐、上门送餐等形式为他们提供用餐服务。
“对标发达省份,我省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养老运营服务模式单一、资源分散、条块分割,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服务品质不优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省民革在《大力推进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模式的建议》中指出存在问题。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省民革认为,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物联网+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养老服务的新运营格局,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养老资源不足和失衡的问题,解决子女工作繁忙与照顾父母不得兼顾的矛盾,还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养老服务业不全面、浅层次的问题,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实现老年人、家庭和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
我省积极开展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活动,日托型“朝至夕归”养老模式已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亮点。但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仍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主体关系未理顺,职责定位不明确,体系建设有堵点,多元供给不成熟等问题。
省政协委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药物与化工学院院长刘玉凤的建议,则提供了另一种操作的可能性。“以村民委员会、社区为依托,成立老龄服务协会,将有爱心的中年妇女,尤其是贫困户组织起来,安排公益岗位,或者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上门照顾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使老年人住在家里安享晚年。”
省政协委员、安康市政协副主席唐纹认为,我国老年人大多数不愿接受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在家养老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共同心声,家庭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面对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如何进一步增强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唐纹建议,强化家庭在养老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借鉴国内外支持家庭照顾老年人政策,以经济补偿、税收减免等方式减轻家庭养老负担,通过开展家庭照护者培训、提供“喘息服务”、设置“护理假”、宣传表彰等多种方式,鼓励家庭开展日常照护,鼓励老龄服务机构开展上门服务。
如何让每个家庭都能受益于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日本同志社大学生命医学博士田政认为,以社区为主导,解决老年人家中卫生清洁等问题;各社区服务中心实行协助管理,与社区附近的大专院校开展合作服务,安排学生定期上门走进老年人家中,进行助洁服务;以中医院校学生为主体,解决老年人日常健康保健问题,鼓励中医科学生积极参与帮助老年人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参与社区诊疗服务。
“养老体系包括公助、互助、自助三个方面,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各方一起努力,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田政建议。
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龚汉江建议,积极创造孝养结合的文化氛围,强化伦理道德秩序,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取向。要关注农村留守老年人、空巢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坚持精神关爱与物质照料相结合,培育和壮大老年协会等农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农村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孝道的外在约束机制,让老年人在家庭和村庄之外,得到更多样的关爱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