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为了那一轮温煦的夕阳
——省政协“老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月度协商座谈会侧记
□ 记者 张姣姣
  面对“银发浪潮”,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是一道必须答好的考题。聚焦“老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议题,12月1日,在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上,多位来自相关领域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积极建言献策。
  为了充分做好此次月度协商座谈会的准备工作,8月份以来,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调研组深入上海、江苏和我省西安、汉中、铜川、榆林等地20多家老龄服务机构、社区、企业进行考察调研。
  “截至2019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02.37万,占人口数的18.12%,老龄化程度已超过全国18.1%的平均值,呈现出‘中度’老龄化特征。”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龚汉江在作主旨发言时说,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我省在顶层设计、社会参与、管理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调研发现,在政策层面上,老龄服务涉及管理部门多头、政策体系不一,政策落实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及责任主体,给老龄服务发展带来了较高的制度性成本。”龚汉江直面存在的问题。
  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特聘专家、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民生组组长石英对此建议,可否将老龄服务保障工作主管牵头部门从民政部和卫健委调整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市县级政府随之相应调整转移,这样更加有利于协调其他部门共同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宝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冰建议,健全部门之间统筹联动工作机制,打破民政、卫健、医保、财政交叉管理、权责不清的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不医护、治病不养老”的问题。
  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特聘专家、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管理学院教授毛瑛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格外担忧,她指出,“初老”人群心理需求缺乏关注,“失能、失智”呈年轻化。
  “医院的网上挂号,网上购火车票、机票,对于空巢、失独和农村老人来说是一个难题,他们很多都不会上网,谁来为他们解决网上挂号、购票或下载APP、扫描二维码等操作细节服务?”省政协常委、台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吴志红针对当前老年人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疑问。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不是给老人的‘高配’,是文明社会的‘标配’,是文明进步的表现。”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蔺全锁说,从长远看,要把老年宜居环境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建筑、规划、设计、制造、生活服务的各个环节,在公共政策里面要考虑到老龄化的实际,在建筑规划中要考虑,在产品的制造上、在生活服务上同样要考虑。
  推动智慧养老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民盟陕西省委会常委张红晨建议,推广智慧养老机构综合服务模式,打造集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和服务转介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提高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效率。加快新技术在康养领域的应用,打造一批智慧康养社区,开展社区和居家一体化智慧康养模式推广。
  省财政厅副厅长刘红春在回应建议时表示,下一步,将建设智慧养老平台,在全省建立省市县乡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五级联动的智慧养老平台,在资金上将采取省级福彩资金支持试点一批,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值守,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
  养老,医疗服务是广为关注的一环。“要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西安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李健彪认为,应充分利用闲置医疗资源,开设医疗护理型床位或病区,发展康复、临终关怀等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特色科室。鼓励社会资本开办老年医院、老年康复医院、老年健康管理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机构,为失能老人就近提供医养服务。
  刘红春表示,将不断鼓励民间资本运营社区居家养老设施,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合同外包等模式,引导社会力量管理营运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服务人才是关键。“培养和建设一支数量大、专业强、层次高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解决养老难问题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养老服务整体水平的重要保障。”阎良区政协委员、阎良区德瑞养老院院长王瑞说。
  蔺全锁表示,将加大培养专业照护人才,从学校从专业设置上加大培养力度,并加强宣传,提高照护人才的社会认同感。同时,在政府层面上也要加大资金扶持,不断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各位委员有的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有的建议要加大‘医养结合’,有的建议要大力推进智慧养老,有的建议要开发养老人才队伍,还有的建议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和服务……这些建议是构成陕西‘十四五’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省民政厅副厅长戈养年表示,下一步在制定养老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时,将认真把委员的意见建议吸纳进去,与卫健部门共同推进“医养结合”,与工信部门共同推进智慧养老,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两个半小时的协商座谈,委员、专家对老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讨论依然意犹未尽。在大家争相发言的背后,是凝聚其中沉甸甸的责任感。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发展养老服务业关系每个家庭,关系国家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