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我省累计26项考古成果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十三五”期间,我省投入54亿元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335项,完成革命旧址保护修缮和环境治理254处,修复可移动文物2.4万余件(组)
  ■全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单共42处。实施文物科技保护研究项目100余个,共有45个获奖,其中秦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报讯(记者 唐冰)12月2日,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5年来,我省开展主动考古项目103项、配合基本建设项目540余项,发掘古遗址、古墓葬1.6万处(座)、出土文物4万余件(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30年来陕西有26项入选,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有11项入选,近3年连续每年有2项入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事业发展,在机构改革中保留省文物局并增设1个内设机构;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意见》,将文物保护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在全国率先编制《陕西文物保护总体规划》《陕西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创新编制《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规划》《陕西革命文物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单位防雷设施建设规划》等,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十三五”期间,我省投入54亿元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335项,完成革命旧址保护修缮和环境治理254处,修复可移动文物2.4万余件(组)。完成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长征、抗战和石窟寺、秦岭地区、黄河沿线等文物专项调查,基本摸清文物家底。全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单共42处。实施文物科技保护研究项目100余个,共有45个获奖,其中秦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省在全国首创文物犯罪打击工作机制、文物犯罪案件五位一体的侦查机制等7项工作机制,在打击文物犯罪、确保文物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公安、文物部门连续8年开展“鹰”系列联合专项行动,破案2823起、打掉犯罪团伙456个,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3346人、追缴涉案文物16553件,有力震慑犯罪行为,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截至2020年上半年,在陕西省文物局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共325座,建成开放25家省级文化遗址公园、25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44家社区博物馆;率先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立全国首家博物馆教育联盟和文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年均开展博物馆活动2800余场次。全省博物馆年均举办各类陈列展览800余个,先后有10个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陕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影响力不断增强。
  5年来,陕西文博单位与境外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意向书和备忘录共77项。积极发挥以秦兵马俑等为代表的文物资源优势,先后在26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主题鲜明的文物展览51个,陕西文物逐渐成为配合国家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连续六届承办“台湾历史教师中华文化研习营”活动,增进了两岸三地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