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让每个村民都过上幸福生活
——延安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包村扶贫纪实
□ 记者 陈雪
  “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就靠这个养殖业了。”马文昌家今年买了三头肉牛,这让他对发展养殖业更有信心了。
  马文昌是富县张家湾镇张家湾村村民。他养牛五年多,效益却并不乐观。去年底,马文昌听说通过品种改良养肉牛,经济效益会提高许多。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第一书记吴卫中。“吴书记觉得这是好事,马上就去打听了解。”经吴卫中了解,肉牛比黄牛产肉率高,黄牛出栏不足500公斤,但是肉牛能达到1000多公斤。此外,肉牛犊能卖1万多元,而黄牛犊只能卖几千元。
  吴卫中将这件事与延安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副主任杜月飞沟通后,单位决定组织一次养殖考察技术培训。由于受疫情影响,行程耽搁了几个月。今年4月,指挥中心租了一辆大巴车,带了20多名有养殖意向的村民前往甘肃考察学习。马文昌深受启发,回来就买了三头肉牛,与其他20多头牛进行品种改良。
  “自从指挥中心包扶我们村,村里的变化很大。”张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周世成和吴卫中,一起见证了村子一年来的变化。2019年,按照延安市委统一部署,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包扶张家湾村,吴卫中驻张家湾村担任第一书记。
  张家湾村距离延安市区170公里,距离富县县城80公里,地理位置偏远。吴卫中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调研走访,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对村子有了全面了解。吴卫中说,村子产业基础薄弱,以种植玉米和水稻,养殖驴、牛、羊为主。摸清了村子的情况,吴卫中上报指挥中心,与村两委、镇政府确定了张家湾村整体发展思路。
  据了解,2018年以来,张家湾村逐步开始恢复水田。2019年,张家湾种植水稻300亩,村民有了新的致富渠道很是高兴,却也遇到了新难题。“因为刚有产出,销售成了问题。”村民张拴虎是建档立卡户,家里种了3亩多水稻,产出近1500公斤,但一直销不出去。
  张拴虎说,去年春节,副主任杜月飞带队到张湾家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他们直接到了张拴虎家,买下家里所有的大米,并用提前准备好的袋子分装好,再将这些大米和油、面等生活用品送到贫困户、残疾人、老党员家中,张拴虎自己也拿到了一份。“我很感激,足不出户杜主任就把大米的事情给我解决了。”张拴虎说,今年,杜月飞已经答应兜底今年种的大米,他很安心。
  为了帮助村民销售大米,指挥中心还通过单位购买及联系水稻加工厂等渠道,为村民推销大米2.3万多公斤,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今年9月,张家湾大米被认证为“有机大米”。指挥中心专门在村委会召开座谈会,讨论党员干部通过“认购”开展消费扶贫的举措,不少党员干部当场表态。吴卫中说,目前“认购”工作已经在登记当中。
  发展养殖业,技术是关键。为让养殖带来更多收益,吴卫中邀请富县畜牧局专家经常到养殖基地进行指导技术。富县秦直源生态畜牧合作社管理人员李金富表示,目前养殖场有存栏408头驴,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养殖模式让14户贫困户受益。
  据了解,为集中高效发展养殖业,张家湾镇在张家湾村建成了占地15亩的养驴场。“今年我就在这里,看到村民拿着分红,看到他们的笑容,我觉得特别值得。”提及张家湾镇养殖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吴卫中信心百倍。
  村里路灯太少,指挥中心就出资安装了59盏路灯;村委会办公室设施落后,吴卫中协调配备了办公电脑、自动打印机及多种文具用品;要推行“义务劳动、好人好事”活动,指挥中心又给爱心超市支持了5000元物资……谈及延安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包扶工作,周世成有太多感动想要分享。
  金秋十月,葫芦河畔一片金黄。满地的稻田和玉米,都散发着张家湾村收获的味道。杜月飞表示,帮扶工作就是要心系群众,急村民之所急,解村民之所忧,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这样才能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下一步,指挥中心将继续以“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要求为重点,持续提升“八个一批”工作水平,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争取让每个村民都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