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来碗三鲜面
  其实三鲜面不止有三鲜,如果叫五鲜六鲜倒显得没文化了。究竟几鲜,还是让食客们自己品味吧
  □ 周晓峰

  你若想知道“三鲜面”的名字来历,必先了解“尾子汤”。“尾子汤”顾名思义,就是一锅烧好的汤菜舀剩下的部分。
  做“尾子汤”很简单,只需三个步骤。从大锅中舀两瓢热汤,放在做“尾子汤”的小铁锅,给锅里扔一把菜叶,加上作料,在旺火中听到刺溜声,总计也就十几秒钟,一碗美味鲜汤就做成了。饭店大锅中由鲜猪骨熬制的浓浓的汤称高汤,这一碗绿菜叶子上漂了一层骨髓油的“尾子汤”喝起来可不是一般地鲜。
  可以说“尾子汤”是那个年代为普通工薪族特备的。在这里就餐不仅享受到便利和实惠,还得到了应有的尊重。食客像是在自家厨房,可以大声吆喝:来一碗汤!铛!铛!铛!汤——来——了——!从这一呼一应的互动中你能感受到店家的爽快,喝得自然舒坦了。
  “小顽意饭店”的“尾子汤”是免费的,也不全是舀剩下的。只要食客需要,厨师立马现烧。
  而“小顽意饭店”的三鲜汤是要付费的,那是坐在楼上的食客常点的。汤里除了菠菜肉丝,还有皮肚猪肝等等,其实是不止三鲜的。
  三鲜面是由三鲜汤演化而来的。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老李属于最早从企业跳出来单干的那批人,他在十字街口开了一家小吃店,没有店名,只挂了一块小黑板,标明肉丝面、馄饨、小笼包,还有一个新品种“特面”。何为“特面”?就是用肉丝、猪肝、皮肚、榨菜、小青菜加高汤做的一碗面。老李把锅灶和案板摆在门外,占了半个人行道,他一边切菜一边招呼熟客,这时我想到了三鲜汤,我向老李郑重建议:何不就叫三鲜面?老李觉得有道理,立马照办。从此三鲜面诞生了。
  三鲜面是一碗一碗下的,如果一锅下两碗就不是那个味了。还有把控时间、火候是关键,后来的三鲜面又加入了煎鸡蛋、西红柿和黑木耳等等,就色香味俱全了。
  其实三鲜面不止有三鲜,如果叫五鲜六鲜倒显得没文化了。究竟几鲜,还是让食客们自己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