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借专业“大脑”把脉老旧小区改造
——委员专家围绕“设立社区规划师”坦诚建言
  □ 记者 赵婧
  普及规划知识,沟通居民意愿,参与发展规划、空间的设计和改造……社区规划师作为居民与社区管理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社区精细化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区规划师是随上世纪六十年代欧美社区规划兴起而产生的角色。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升级与更迭,各地重视引进社区规划师参与社区规划建设,如上海杨浦区发布了《社区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成都武侯区则高调在全球征集规划师。又如2019年,西安市新城区解放门街道邀请5名高校老师担任社区规划师,借专业“大脑”为老旧小区改造“把脉”。
  7月30日,在省政协召开的“推进我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月度协商座谈会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杨光炤结合调研思考,建议我省设立社区规划师制度。
  “目前,我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全面展开,但根据调研情况看,‘自上而下’的改造模式,尚不足以制定和实施高质量的社区规划,以及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杨光炤在发言中直奔问题。
  西安老旧小区居民代表李琦对此感同身受。“八府庄小区的改造信息基本就是在小区部分区域放置一些介绍内容极为简单的告示板。”他认为,作为小区业主,有权了解改造项目的详细内容、规划和时间安排,尤其是涉及需要业主分摊费用这样的重要信息。
  “信息公示不充分,改造施工各单位衔接不到位,改造流程不顺畅。”省政协委员、华商传媒集团董事长周怀忠在调研中发现,这些现象导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进度缓慢,居民配合难且怨言多,街办社区执行难,甚至公信力受到质疑。
  省政协委员、西安广播电视台媒资音像部主任任佳琳谈起亲身经历:“我在新城区向阳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现场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带领施工队对一户居民窗户外的防护网实施拆除作业时,遭到户主的极力阻挠,双方僵持不下,使小区改造工作陷入僵局。”
  “改造中要听取各方建议,了解百姓的迫切改造需求。”西安市政协委员、陕西中凡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凡认为,“要将具体改造项目在小区内进行公示,方便群众知晓和监督。”
  宣传不到位、沟通不畅通……直面这些“堵点”背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急需引进具有“专业化能力+在地化特征”的社区规划师。“要采取‘定向邀请’和‘申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杨光炤看来,社区规划师不仅要当好“宣传员”“联络员”,还应具备专业咨询、设计把控、实施协调、技术服务等专业技能。
  民盟陕西省委会认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果没有超前的科学规划和管理介入,会使改造后的效果大打折扣。
  “改造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省政协委员、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巧莲建议,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的需求,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防止一哄而起。
  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建议,在改造中既要对结构老化的建筑进行加固、美化,还要兼顾居民实际生活需要,考虑到适老化改造需求,如增加老年餐厅、社区医院、老年大学,解决停车难等。
  “老旧小区改造还应注意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永德认为,要将老旧小区改造、街区品质提升和城市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既要各具特色,又要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以群体效应展现城市风貌。”
  何如确保老旧小区改造“面子”好看“里子”好住?在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石会娟看来,社区规划师还应具备规划建筑、公共艺术、策划推广等相关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并对当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对其服务的街道(镇)有一定的了解。她期待社区规划师不仅能服务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还能为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提供高质量、精细化的技术咨询和指导。
  “建立制度、创新理念、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杨光炤建议,可以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进行聘任,吸引我省高校相关领域专家团队,以及热心社区公共事业的建筑、设计、景观人才担任社区规划师,通过专业介入,让老旧小区重新焕发活力。
  杨光炤同时建议,建立考评、退出机制,增强社区规划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活力。“要保障社区规划师制度有效推进,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