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满淑涵
“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预计达到6.7亿吨,能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6月3日,《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在京发布,数据分析显示,疫情之下,我国粮食产量依然有望保持丰收。
当前,面对国内外风险与挑战,陕西粮食生产如何实现高效高产?6月29日至7月2日,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就“稳定粮食生产”议题赴渭南、延安两市开展专题调研,在田间地头、农场粮仓看长势、问粮情、出对策。
规模化种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粮食生产,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认识。”6月29日,调研组首站前往渭南市临渭区考察,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白宜勤的观点引发“头脑风暴”。在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中,委员们围绕调研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保军首先用专业讲解画出粮食生产的几个“硬杠杠”。“粮食自给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达到95%以上属于基本自给;库销比指粮食库存和销售数量的比例,17%到18%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安全线;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是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稳定粮食生产的外界环境因素有哪些?”“农田减肥减药谁来科学管控?”“水资源有限条件下,如何提升粮食生产品质?”车厢里,讨论热度不减;车窗外,一行行玉米展现出勃勃生机。
在临渭区故市镇板南村粮食规模化生产示范点,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永庆介绍说,当地通过探索粮食种植托管模式,遴选社会化服务组织或企业,对全区1.8万亩小麦玉米生产开展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托管服务,托管区粮食作物每亩增产10%到20%,每户农民增收400至600元。
“目前土地流转、托管比例占到多少?土地复种指数是多少?”曾担任省农业厅厅长的白宜勤委员更关注粮食生产规模化、生产服务专业化的长效性。他建议,应逐年逐步开展基本农田专项整治,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的同时,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有效“藏粮于地”,稳定粮食产能。
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产能
无人机实时监测作物长势和农场天气,旋耕、播种、喷防、秸秆捡拾等环节有不同类型农机作业……调研过程中,不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服务模式吸引调研组驻足细问,临渭区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这家成立四年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成立20多个乡镇服务点,为客户提供机械化耕种管收、病虫害统防统治、土地深松及托管、大数据采集分析等多项服务。
“化肥用量有没有监测?”“机械化除草一亩地投入成本是多少?”“推进集约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还有哪些困难要解决?”……考察合作社农业服务超市途中,委员们不时向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发问,这些关注点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构成要素。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渭南市蒲城县荆姚镇自承担2013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来,已整镇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受益于此,该镇新城村种粮大户常广寅感慨道:“地块平整了,水利设施完善了,播种管理更便利了,收成自然更好了!”
今年年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通知,在全省开展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合理增加植株群体数量,有效发挥品种潜力。时值盛夏,关中平原夏播玉米进入拔节期,在渭南市大荔县韦林镇庆沣村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绿油油的玉米长势喜人。
“要从耕地质量提升、生产环境优化、优良品种选用、安全收储与加工、餐桌管理、饮食健康管理等环节入手,增强全社会粮食安全意识。”俯身察看玉米根茎叶片生长状态后,张保军委员建议,应持续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粮食供应保障体系,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严格实行粮食生产项目资金审核,及时审批、专款专用。
良种良法助力粮食稳产增收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选育优质种苗是粮食生产高效高产的重要一环。陕西万福种业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末,20多年来,通过自主研发万瑞1号、万瑞168等五个玉米品种,年繁育良种320多吨,成为延安市集玉米种子研发、经营、实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
良种入土,后续还要有科学配套的栽培管理方法。延安市黄龙县三岔镇李家庄村胡家沟青山环绕,溪水相伴,这里非常适宜玉米生长。2007年,当地村民张小军通过承包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运用县农机站推广的玉米种植“三化一高”技术,坚持良种化种植、机械化耕作、配方化施肥、适度高密度种植,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有效降低了化肥农药等农资投入成本和人工成本,年节约成本10万元,达到了节本增效目的。
“五谷杂粮遍地有,九州不收鄜州收。”延安市富县古称鄜州,地处子午岭山脉腹地,洛河、葫芦河绕川而过,水资源极为充沛。这里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当地产“直罗贡米”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水稻种植以“直罗贡米”原产地胡家坡村为中心,辐射直罗、张家湾、张村驿三镇,目前全县水稻面积达1.5万亩,年产值4310万元。
在张家湾镇川庄村有机水稻示范点,稻鸭共生、稻鱼共生体系引发委员们连连称赞。据张家湾镇镇长曹延河介绍,村里依托水稻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统一配种、育秧、配肥、病虫害防治、机收、销售,提升了水稻生产水平。
“稳定粮食保民生,生产要素抓紧行”“多措并举到田间,绿色生产大有望”……调研回程路上,张保军委员以打油诗分享此行调研收获,更多真知灼见也在大家的交流探讨中凝聚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