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老百姓如何获得“形”的健康和“心”的安宁,有着独特的解读,快来看看有没有给你一些启发。
饮食养生:食饮由“礼”
《论语·乡党篇》中说:“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可用现代语言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色味方面,变色、变味者不可吃;制作方面,烹饪不当、佐料不妥者不吃。
孔子对饮食之道的论述,核心是饮食要合“礼”。即对饮食要有节制,“礼”的核心是自律,是为所当为。饮食也一样,食所当食,不吃“不正”之食。
起居养生:勤而不过劳
《论语》中,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认为爱学习、勤用脑是促使大脑保持活力的灵丹妙药。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可取;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不可取。正确做法是保持适度紧张,能增强适应生活和抵抗侵害的能力。如果过于紧张,超过一定限度就会适得其反,把弦绷得太紧,会造成脑力、体力透支,导致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不利健康。
情志养生:君子三戒
《论语·季氏篇》中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少年时血气没有稳定,要戒贪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方刚,要戒争强好斗;老年时血气已经衰退,要戒贪求。
生命追求:仁者寿
《黄帝内经》里以“不仁”为一种病。比如一个人半身不遂,身体一些部分变得毫无知觉,这就是“不仁”。身体上感知异常,自然要警惕,而心灵上的“不仁”同样会影响健康。
孔子的人生观并不将“长寿”作为追求,长寿健康只是人生命价值实现自然而然的结果之一,即“仁者寿”。孔子认为,“仁”是一种人能幸福、安然、健康体验生活的能力。在物质条件已然丰富的现在,“仁”这种能力尤为重要,要加强心灵修养。
孔子所谓“仁者”,不仅是过去所理解的“道德标杆”,更是一种人生觉醒的坚守状态:困境中,能坚守自己的本分;富贵之时,能够善待他人,讲求礼义道德;面对诱惑,能够从内在生命里涌现出节制的力量;面对充满灰尘的生活时,能坚守灵魂的净洁。
感受人生,又能选择自己的坚守,以乐观、善意目光看向世界,以爱回报爱过我们的人,有这样能力的人,身心健康而安宁,长寿也就成了自然的结果。
综合自《中国中医药报》、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