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雪
6月23日至24日,延安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为延安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政府宣布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圣地延安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告别了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奔向全面小康新生活。
多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组织、精准发力,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末的13.2%下降到2019年末的0.57%。
虽然延安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市政协在调研中发现,延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滞后、产业发展带动农民稳定增收能力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限、乡村教育质量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难、巩固脱贫政策措施落实力度不够大、社会保障长效机制还需衔接完善。
“农民就医一直以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农民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合走访26个乡镇、50多个村组了解的情况,延安市政协委员、民革延安市委会秘书长何久高认为,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村医的配备应实施网格化管理,适当提高其待遇。可定向式培养村医,在实践中探索移动式服务。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延安市政协经济委主任李亚龙关心的问题。他发现,农村的“空心化”问题突出,30岁以下青年基本没有留居乡村或返乡创业的意愿,40岁左右的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在城乡两头跑,使得农村土地资源、住房、公共设施闲置率不断上升。李亚龙说,农村发展缺乏活力和后劲,应该创新农村综合改革制度机制,加快调整乡村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坚持“建设提升中心村、保护发展特色村、改造治理一般村、撤并搬迁空心村”的规划理念。
延安市政协委员、延长县政协主席张生元在调研中发现,延长脱贫攻坚工作在巩固提升阶段面临着一些矛盾,延长的苹果、花椒等特色产业培育周期长,有部分农户虽发展了长效产业,但迟迟未能见效,建议对这部分群众要落实精准帮扶措施。
坚持目标导向,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力争做到不返贫、不致贫、能发展;全面加强乡村规划建设,扎实搞好“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工作;乐业才能安居,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成果首要举措;继续加强镇村教育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应保尽保;对贫困户做好扶上马、送一程的后续巩固工作,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常委会上,委员们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踊跃建言献策。
延安市政协主席薛海涛表示,市政协要紧扣中心工作认真履职,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延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