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满淑涵
清风抚翠,暗香缭绕,漫山茶园在蓝天白云映衬下赏心悦目。放眼望去,茶山步道间,三三两两的游客观赏体验、驻足留影,宛如人在画中游。
这里是安康市平利县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进入夏忙时节,茶农们正细心除草修枝。59岁的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平也没闲着,正在为完善茶园精细化管理想路子。
除了种茶制茶,近年来,蒋家坪村还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特色乡村游,拓宽农户致富路。如今,由一片叶子衍生的特色农业产业,正赋予昔日山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如何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乡亲们持续获益?6月9日至11日,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围绕“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议题在安康开展调研,当地以茶致富、以茶兴业的探索实践让委员们印象深刻。
比邻平利县的镇坪县地处巴山腹地,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润,昼夜温差大,平均海拔1615米,是优质高山农业发展区域,“小石茶”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特色品牌。
2010年,在西安打拼的镇坪小伙石海军回乡创业,成立了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建设“国家高山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如今,他着眼打造现代农业与高山康养综合体,借力当地生态优势,将“小石茶”名牌产品加工营销、标准化茶园种植、中药生态农业园区康养服务有机结合,依山就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生态资源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开发利用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环境保护。”望着郁郁葱葱的茶山,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张亚平说。
“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还通过扎实做好山体滑坡治理,守护好美丽家园。”石海军说,受年初疫情影响,茶叶订单锐减,他和公司团队努力自救,开发新的销售市场,目前业绩已有明显起色。“今年11月,小石文化中心民宿园将建成,多业态融合发展将为我们带来新机遇。随着安来高速平镇段和西康高铁建成通车,特色农业产业也将迸发出新活力。”
沿着蜿蜒山路而下,车子驶入镇坪县汉巴食品有限公司,电子屏幕中播放的腊肉制作工艺让调研组一行驻足询问。“原料供应有保障吗?”“腊肉生产对猪肉品种是否有依赖?”公司总经理曹祖波介绍说,从腌制、炕熏、发酵到成品包装,腊肉生产周期在40天左右,工厂不仅为残疾群众提供务工支持,还为生猪养殖户兜底生产风险,帮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参观完腊肉生产线,参加调研的省政协委员、宝鸡市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宗平感触良多。他认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立足区位优势,挖掘产业潜能,突出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切身利益。
“农业产业发展还要靠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志德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要推动资金、科技、人才、政策等现代农业产业要素向乡村流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在镇坪县农科所,调研组找到了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推动力。这个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县级农科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拓展科研领域,实施项目拉动,加快山区农业产业化进程,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我们与中国药科大学开展校地合作,成立了秦巴中药材研究中心,破解中药产业发展技术难题。”镇坪县农科所副所长胡榜文介绍说,农科所技术人员还在涉农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和水平。如今,依托安康市振兴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黄连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已规模化种植黄连4300亩,此举增加了农村就业岗位,有效巩固提升了脱贫成果。
“面对农业发展新形势,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重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政协委员、安康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王国库认为,当下还应推动各项惠农惠企政策落地见效,避免扶持特色农业品牌出现“撒胡椒面”现象,真正叫响“金子招牌”。
调研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委员们还将就加快推动我省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结合前期在关中地区的调研情况,继续深入思考研究,为6月底将要开展的对口协商提出真知灼见。